姚安县人民政府欢迎您!
首页> 公共企事业单位信息公开   > >  小学教育
在劳动课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来源: 姚安县教育体育局 | 访问量:7567 | 发布时间: 2023/1/10 11:22:32


劳动教育不但要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在教学活动中更要注重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重视让学生去体验、去感受、去研究、去发明、去创造,因此让学生从中获得兴趣、获得信心,享受成功的喜悦和创造的乐趣。

一、更新观念,树立创新意识

要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教师首先要有创新意识,因为劳动教育的目的不在于让学生从书本中掌握多少知识,而在于使学生的动手能力、创新思维得到充分的发展。为此我们在教学观念、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教学结构等方面应有所转变。教学时要注意保护和发展学生的独创与奇特的想象,使其在创新方面有更好的发展。在学生“突发奇想”背后往往隐藏着创新的种子,我们不能只以认真、听话来衡量一个学生。例如,五年级的手工制作课上,在学生学会了看图例的简单方法后,我不再一一教学生,而是让学生自己去探索,去摸索着制作;稍微复杂一点的,则让学生小组合作学习,充分发挥集体的智慧,让学 生尝试自己去发现,享受成功的喜悦。再如,在学习穿编小鹿时,我给学生展示了各种各样的穿编作品,告诉学生这些都是用一条条纸带穿编出来的,只要我们愿意,也能穿编出精美的作品来。在学习了穿编小鹿的基本编制方法后,举一反三,穿编兔子、穿编小猪等,让学生尝试着自己创作、穿编,学生通过尝试,穿编出了形态各异的作品,发展了他们的创造能力。使劳动课成为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发展学生创新思维的活动天地。

二、营造良好氛围,激活创新思维

想象是思维的一种特殊形式,思维是创造活动的支柱。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是对学生进行创新教育的有效途径。劳动课中,我们要有意营造一种宽松、活泼的氛围,以民主的态度,商量的口吻指导学生进行操作或制作,应尽量给每个学生充分发挥的空间,使学生的思维处于积极、活跃的状态,以激活学生的创新思维。在教学中应适当利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加强学生对劳动课的认识,让学生知道劳动课不仅仅是为了模仿他人,而在于创新。课堂上,教师可根据教学内容利用相关现代教学手段,让学生掌握基本的制作过程后自由创造。例如,我在教学利用废弃易拉罐制作模型时就利用了录像资料来教学生学习具体制作方法,学生从中受到启发,创作出了意想不到的作品,效果远远好于教师的预期。课堂上还可以利用电脑软件展示设计方法与制作效果,来拓宽学生的创新视野,激发学生的创新欲望。

三、手脑结合,精彩无限

许多专家认为,用“教学做合一”的理论来指导劳动教育,对于培养既会动手又会动脑的学生是十分有效的。同时,劳动教育又是促使人手脑相结合的最为有效的途径。在劳动课上,既要让学生动手操作,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同时又要充分发挥学生的创造性,让学生在观察、想象、实践中,创造性思维得到更多的锻炼和发展。还要把学生的优秀作品通过校园网、班级板报、小制作评比等途径推广出去,充分调动和发挥学生的积极性,让一大批小制作能手、小艺术家、劳动能手脱颖而出。事实证明:坚持“教学做合一”,努力培养手脑并用的人,对学生的发展和成长是十分有利的,能让学生享受到学习的无限精彩。(周雪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