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位置】大河口乡位于姚安西部,地处两州三县交界地,东与官屯镇巴拉鲜村委会相连,南与弥兴镇毗邻,西与大理州祥云县普溯镇、东山乡交界,北与官屯镇马游、葡萄2个村委会接壤,乡人民政府所在地距县城35千米。境内最高海拔2422米,最低海拔1720米,区域面积171.51平方千米,林地面积14427.5公顷,森林覆盖率74.8%。大河口乡是一个集山区、边远、高寒为一体的典型少数民族聚集乡。
【行政区划】2022年,大河口乡辖大栎树、涟水、大河口、麂子、大白者乐、蒿子等6个村委会,69个自然村,65个村民小组。大河口乡是楚雄州40个少数民族聚居乡之一,也是姚安县4个革命老区乡(镇)之一。
【人口民族】2022年末,大河口乡有农户2329户,总人口7465人,其中男性人口3882人,女性人口3583人,男女比例为0.52:0.48,非农业人口54人。主要居住汉族、彝族2个民族,少数民族人口49536人,占总人口的66.35%。
【经济状况】2022年,全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3.395亿元,同比增长41.46%;完成招商引资3.2亿元,同比增长22.53%;完成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205万元,同比增长3.43%;完成一般公共预算支出1447.67万元,圆满完成年初下达任务数;实现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6667元,同比增长13.01%。全乡完成烤烟种植6700亩90万公斤收购任务,收购均价达31.3元,实现烤烟产值2817万元,人均增收3751元,户均增收1.2万元。着力培植特色产业,充分发挥特色产业优势,积极开展产业结构调整,种植窕秋红辣椒5000余亩,实现产值3000万元,人均增收3995元;大力开展作物套种,全乡烤烟地套种萝卜1500余亩,实现产值300万元,人均增收400元;套种豌豆300亩,实现青豌豆产值91万元,人均增收121元;大力发展肉牛产业促增收,落实好肉牛产业发展“十条”政策措施和“挂乡包村帮户”工作机制,把脱贫户和易返贫致贫户作为发展重点,引导农户利用闲置旧房改造现有圈舍进行肉牛养殖,截至目前,全乡肉牛出栏3260头,实现产值5379万元,人均增收7162元。全年发展农业专业合作社6家,农业专业化程度不断提高,农业基础地位更加巩固,农民实现了多渠道稳步增收。
【基础建设】大河口村委会彭家和麂子村委会小村两个集中安置点建设稳步推进,75户昆楚大高速公路建设拆迁农户如期安置完毕,公共配套基础设施相继建成并投入使用;集镇污水管网建设项目、增减挂钩建设项目、雪灾产业扶贫大棚设施修复项目、大河口乡民族传统文化保护项目、农村饮水维修养护项目、楚雄烟草商业2022年乡村振兴捐赠项目、大栎树村石格拉村组公路硬化、大河口互通连接线等项目完工并投入使用;完成麂子村卫生室建设,大河口等4个村委会整体提升改造;官屯连厂至大河口公路四改三项目、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35kv大河口输变电工程项目、农村供水保障专项行动项目高位推动,项目资金投入持续加大,项目实施稳步推进,群众生产生活条件有序改善。
【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2022年以来,全乡通过常态化月动态监测和2022年防止返贫监测帮扶二轮集中排查,新识别“三类人员”6户21人,其中:突发严重困难户2户7人,边缘易致贫户3户12人,脱贫不稳定户1户2人,监测对象拟清退1户5人。截至目前,全乡516户脱贫户和监测对象人均纯收入达18023.42元,相比2021年的16372.66元增长10.08%,脱贫户和监测对象收入低于7000元户实现全消除。各村利用光伏收益和产业分红收益,结合实际开发了一批村级公益性岗位,全乡共有公益性岗位91名,其中:生态护林员52名,聘用乡村卫生保洁员39名。通过稳岗就业牢牢守住“两不愁三保障”安全底线。
【民生保障】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全乡教育体制改革持续推进,严格落实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中小学入学率、巩固率稳步提高,2022年教学质量保持全县第三名,幼儿园晋级和普及普惠工作顺利通过省、州、县级评估,丁家祥老师被云南省人民政府评为乡村优秀教师,荣获奖金10万元。农村基层医疗服务体系建设健全完善,服务功能和服务质量进一步提高,疾病预防控制和妇幼保健工作明显增强,大河口卫生院顺利通过楚雄州2022年第1批次胸痛救治单元验收。各项惠农政策全面落实,全年发放优抚对象、现役军人优抚金44.5万元;发放各类惠农补贴资金164万元;发放军属代耕费1.13万元;发放农村低保金259.55万元;发放五保金46.83万元;申报审批80岁以上高龄老人补贴130人,发放高龄保健补贴7.5万元;发放227名残疾人两项补贴29.71万元;发放各类社会救助资金、物资价值10万元,为群众解决急难问题100余件。城乡居民医疗保险征缴完成6660人,城镇职工医保人数156人,零缴费36人,完成率95.43%。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参保人数达5258人,参保率97.91%。发放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补贴资金179.1万元;组织村干部、志愿者开展电子社保卡、医保电子凭证激活工作;通过悬挂横幅、发放宣传单、微信推送等形式,实现反诈宣传全覆盖。村干部、网格员走村入户“一对一”引导帮助群众安装注册反诈APP,截至目前,大河口乡共完成安装注册1200余人,提升了群众识骗防骗意识能力,有效打击了养老诈骗违法犯罪,切实维护人民群众财产安全。积极开展民族团结示范创建工作,2022年大河口乡人民政府被州委、州人民政府命名为楚雄州第四批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单位,积极推荐申报涟水村和尚庄为第五批州级民族团结进步示范村,共推荐上报8户“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家庭”,其中,2户被命名为州级“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家庭”,3户被命名为县级“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家庭”。有力有序推进退役军人服务体系建设,乡退役军人服务站作为全国样板式退役军人服务站、服务站站长作为全国百名优秀服务中心主任(站长)拟推荐单位和拟推荐人选向云南省退役军人事务厅推荐报送。抓紧抓实工商联工作,大河口商会被州委统一战线工作领导小组命名为优秀商会。审计、统计、民族宗教工作进位明显,工会、共青团、妇联、科协、红十字会群团组织纽带作用持续发挥,乡党委、乡人民政府接受了县审计委员会对上届主要领导离任审计。
【生态环境】围绕“治好一条河、护好一群山、建好一座城”发展思路,坚持以“治山、治水、治乱”为重点,不断提升环境治理能力,坚持以群众需求为导向,统筹谋划,全乡常态化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和爱国卫生“七个专项行动”,重点推进“厕所革命”、垃圾污水处理、乡村绿化美化、集镇环境提升、村容村貌提升和村庄规划为主的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行动,建立健全长效保洁管护机制,全乡生态环境持续改善,乡村面貌焕然一新,环境综合整治取得新成效。全年完成农村户厕改造450座,公厕建设3座;完成大河口村和涟水村实用性村庄规划编制,其余四个村已提交县级主管部门待评审。坚持绿色发展理念,积极开展造林绿化工作,深入实施天然林保护、退耕还林工程和森林草原防火及病虫害防治等项目,实施公益林管护110442亩,兑现生态效益(公益林)补偿资金110.4万元,完成新一轮退耕还林兑付资金23.86万元。以建设美丽乡村为契机,深入推进河长制工作,乡、村河长巡河599次,巡河发现问题11个,已处理11个,整治“四乱”问题5个;严格落实林长制,全力保护辖区内森林资源,广泛开展森林防灭火宣传,悬挂布标30余条,粘贴宣传标语50余条。通过扎实有效的工作开展,涟水和大白者乐两个村委会被认定为云南省省级森林乡村;涟水村委会和尚庄、大栎树村委会凌家两个自然村被命名为州级美丽宜居示范村庄(自然村),大栎树村打坝箐被命名为县级美丽宜居村庄(自然村)。
【社会治理】严格贯彻落实国务院安全生产15项硬措施和省委69项创新举措,深入开展安全生产大检查。摸排辖区内用于生产经营的各类出租厂房和基层消防安全场所59家,排查整改安全隐患360条。严格落实安全生产执法工作,开出责令限期整改指令38次,企业安全主体责任全面压实;认真开展农房安全隐患排查,共摸排经营性自建房屋36户,未发现存在安全隐患;打好党的二十大维稳安保攻坚战,全力做好涉稳重点群体摸排稳控化解,严格落实“一人一策”“一人一专班”要求,杜绝失控上访情况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