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安县人民政府欢迎您!
首页> 部门文件   > >  县应急局
2023年1-3月全县安全事故情况
来源: 姚安县应急管理局 | 访问量:15334 | 发布时间: 2023/4/7 10:27:01

2023年1-3月,全县安全生产事故情况如下:

一、各类统计事故总体情况

全县共发生各类统计事故43起,无人员伤亡,直接经济损失8.02万元。与上年同期相比,事故起数增加27起,上升168.75%;死亡人数减少3人,下降100%;直接经济损失增加6.624万元,上升474.50%。“死亡人数”指标下降,“事故起数和直接经济损失”指标上升。未发生较大以上事故,安全生产形势持续稳定。

(一)工矿商贸领域未发生事故。

(二)道路交通安全领域未发生事故。

(三)消防安全领域发生事故43起,无人员伤亡,直接经济损失8.02万元。与上年同期相比,事故起数增加29起,上升207.14%。直接经济损失增加7.634万元,呈上升态势。占事故总量的100%。

二、生产经营性安全事故总体情况

2023年未发生生产经营性安全事故。

三、下步工作重点

(一)要进一步压实安全生产责任。要深入学习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和中央领导同志关于安全生产、应急救援等工作指示批示精神,严格按照中央、省、州安全生产和自然灾害应急管理相关安排,进一步落实领导干部“一岗双责”责任,按照“三管三必须”的要求强化对部门监管责任的督导,采取有效措施,推进落实安全生产“属地监管”责任,引导企业压实主体责任。把深入学习贯彻落实国务院安委会安全生产15条措施、省安委会安全生产69条、州安委会安全生产100条、县安委会安全生产100条细化措施作为当前和今后重点工作任务,进一步强化安全生产红线意识,织密织牢党政领导和部门监管责任体系,压紧压实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精准发现和严厉打击各类安全生产领域非法违法行为,采取有力措施,坚决防范遏制重特大生产安全事故,确保人民生命财产安全。

(二)要巩固安全生产专项整治三年行动计划成果。2023年要继续抓好安全生产专项整治三年行动计划巩固提升工作,要深入分析安全生产方面共性问题和突出隐患,深挖深层次矛盾和原因,从法规标准、政策措施层面建立完善工作制度,健全长效机制,形成一套较为完善的安全生产制度体系。同时要抓好安全生产专项整治三年行动基础工作,开展“两个清单”中问题隐患清零行动,适时开展“回头看”,加大风险隐患治理工作力度,全力防范各类生产安全事故的发生。

(三)要抓好安全风险隐患排查治理。根据《姚安县深入开展安全风险隐患大起底大排查大排除和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建设督查检查工作方案》通知,紧盯重点行业、重要领域、重点时段、隐患排查治理,严防各类事故的发生。重点突出道路交通、消防安全、非煤矿山、建筑施工、在建工程等重点行业领域的安全监管,认真开展风险隐患排查治理,防范较大以上事故发生。认真抓好岁末年初和2023年春节后复产复工安全生产工作,集中时间、集中精力开展好安全生产大检查。继续推进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机制建设,要认真分析本地区、本行业、本单位突出安全风险,抓住关键环节,层层压实责任,完善制度机制,建立健全安全风险分级管控、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机制,实现关口前移、源头防范、分级管控、系统治理、科学预防,努力形成点、线、面有机结合,县、乡镇协同推进,制度化、规范化、信息化、常态化的双重预防控制体系,全面提升企业本质安全水平、安全风险管控和事故防范能力。

(四)开展安全生产专项整治百日攻坚行动。要坚持不懈推进落实安全生产十五条措施和省69项、州100项和县100项具体举措,推动安全治理模式向事前预防转型,通过开展重大风险普查行动、开展重大隐患清除行动、开展责任落实提升行动、开展打非治违专项行动5项工作任务,围绕“减量控大”,推进道路交通领域整治攻坚、围绕防坍塌防坠落,推进建筑施工领域整治攻坚、围绕巩固提升,推进矿山领域整治攻坚、围绕“一防三提升”、推进危化品领域整治攻坚、围绕分类处置,推进自建房领域整治攻坚、围绕规范经营,推进城镇燃气领域整治攻坚、围绕管理能力提升,推进旅游领域整治攻坚、围绕火灾防控,推进消防领域整治攻坚等8大整治重点,带动全县冶金工贸、特种设备、民爆物品和军工、水利、电力、商贸服务、水上交通、渔业船舶、民航运输、仓储物流、农业农村、科教文卫等其他重点领域开展百日攻坚行动,严防各类事故发生,坚决守住不发生重特大事故的底线。

(五)要加强监测预警和信息报送。坚持以防为主、防抗救相结合的方针,全面加强各类自然灾害监测、风险早期识别和预报预警,不断完善应急救援指挥机制,定期开展应急演练,提前预置救援力量,一旦发生灾害事故和重大险情,迅速启动应急响应,协调调动各方力量投入抢险救援。严格执行24小时专人值班和领导干部在岗带班工作要求,对发现重大苗头性事件和发生紧急重大事件,第一时间报告,确保事故在有效时间内妥善处置,坚决避免瞒报、迟报和漏报现象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