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汛以来,大河口乡遭遇持续强降雨袭击,境内主干道积水内涝、低洼农田被淹、河道水位迅猛上涨,部分老旧房屋受雨水浸泡面临坍塌风险,地质灾害隐患点险情加剧,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与日常生产生活遭遇严峻考验。面对汛情,大河口乡党委、政府以“人民至上、生命至上”为原则,全面激活防汛应急体系,党员干部冲锋在前,群众主动响应,以“1262”精细化预报与响应联动机制为核心,筑牢守护家园的“安全堤”。
一、提前部署筑根基,压实责任无死角
汛情来临前,大河口乡已构建起“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防汛责任体系。乡党委、政府第一时间召开防汛工作专题会议,成立防汛应急指挥部,明确责任分工,将防汛任务细化分解到村、到户、到人,明确各级干部“包片、包组、包户”的网格化管理职责。同时,修订完善防汛应急预案,针对辖区内公路沿线、河道、水库、地质灾害隐患点等重点区域,组织专业力量开展拉网式排查,建立“隐患台账”并实行“限时整改销号”制度,确保风险早发现、早处置。
“雨情就是集结号,防汛就是攻坚战。”为提升应急处置能力,乡里提前组建由乡村干部、党员志愿者、应急队员组成的多支防汛应急队伍,配齐雨衣、铁锹、救生衣、砍刀等防汛物资,实行24小时待命制度,确保“召之即来、来之能战、战之必胜”。
二、精准预警快响应,一线处置显担当
在汛情应对过程中,大河口乡始终将“精准预警、快速响应”作为核心抓手。乡应急指挥部密切对接气象部门,实时跟踪降雨动态,通过村社大喇叭、微信群、入户通知等“线上+线下”渠道,每小时更新雨情水情信息与防汛提示,确保预警信息传递到每一户、每一人,引导群众减少外出、做好避险准备。
一旦出现险情,应急队伍迅速行动。在大河口主干道抢险现场,近百名乡村干部与自发赶来的群众组成抢险队伍,冒雨挥舞铁锹清理路面塌方石块,配合大型机械疏通堵塞的排水管道,经过连续10多个小时奋战,恢复道路基本通行条件;在河道沿岸与地质灾害隐患点,党员干部穿着雨衣雨鞋,手持砍刀锯子清理倒塌树木,设置警示标志与防护栏,引导车辆绕行;作为防汛包片责任人,乡长杨文龙同志更是第一时间带队深入村组,逐户排查危房险情,组织群众转移至临时安置点,并送去食品、饮用水等生活物资,用行动诠释“守土有责、守土尽责”。
年过六旬的老党员王世功始终坚守抢险一线,他的一句“关键时刻,党员就得冲在前头”,道出了所有一线党员的初心。
三、干群同心守家园,长效机制保平安
防汛救灾的关键时期,大河口乡形成“党员带头、群众跟上”的强大合力。乡党委、政府安排专人对低洼地段、危房户、河道沿岸住户实行24小时巡查值守,实时监测水位变化与山体动态,在降雨高峰时段,组织干部群众同步开展“双线作战”——一方面转移安置危房户、低洼处住户,另一方面深入田间地头,指导农户开展排涝清淤,最大限度降低农作物损失。
目前,大河口乡雨情已趋于平稳,但防汛工作仍在有序推进。为防范次生灾害,有效强化长效防控,我乡组织人员在河道沿岸增设警示标志与防护栏,通过村社平台持续推送防汛知识;全面推行“1262”精细化预报与响应联动机制,紧盯天气变化和隐患动态,常态化开展监测预警与险情排查。乡党委书记蒋龙表示:“我们会始终绷紧防汛这根弦,持续做实应急准备与群众动员,以党群同心的合力,坚决守护好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
此次防汛救灾工作,不仅筑牢了我乡的汛期“安全屏障”,更架起了党群干群之间的“连心桥”。下步,我乡将持续绷紧防汛安全弦,以干群同心的合力,坚决筑牢汛期安全屏障,守护家园平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