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安县人民政府欢迎您!
首页> 新闻   > >  乡镇
栋川镇南街社区:探索“1234”网格治理新路径绘就社区治理同心圆
来源: 姚安县栋川镇人民政府 | 访问量:316 | 发布时间: 2025/7/3 17:09:12

近年来,栋川镇南街社区坚持党建引领基层治理,主动应对城市发展对社区治理的新挑战,积极探索“一核引领、两个阵地、三项机制、四支队伍”的“1234”网格治理新路径,绘就党建引领基层治理的同心圆,打造社区治理现代化发展的“新名片”。

一是坚持“一核引领”,握紧社区治理“指挥棒”。以党建统领基层治理为核心,积极发挥南街社区“大党委”作用,健全完善社区“大党委”工作机制,加强与驻地单位的沟通联系,通过社区大党委牵头,把辖区内14个共建单位党组织与6个“两新”组织连接起来,列出资源清单,通过定期召开联席会议,共同研究社区工作,解决治理难题。根据需求清单、民生项目清单认领服务事项,实现组织共建、活动共联、资源共享,发挥共建单位自身优势,帮助居民群众解决困难问题。

二是优化“两个阵地”,织密社区治理“互联网”。优化实体服务阵地,以党群服务中心规范化建设为契机,同步建成社区警务站、司法行政服务站、妇女儿童之家、社会组织孵化站等13个阵地,切实推进一站式便捷服务,一揽子解决问题,一体化运行管理;在社区和部分小区建设集“两新”组织服务、农民工服务、临时工招聘等功能为一体的红色便民驿站,配备休闲桌椅、饮水机、急救药箱、充电器等物品,根据需求在固定日开展法律咨询、业务咨询、义诊、心理健康咨询等特色服务。优化网格服务阵地,立足居民小区和居民小组的实际情况,以居民小组小队、居民小区楼栋为标准划分网格,形成治理“小提升”社会治理实效,社区划分为1个总网格、27个网格、247个微网格,形成了“1名网格长+1名行政执法大队队员+若干名微网格员和志愿者”的“1+1+N”网格员队伍,聚焦群众“急难愁盼”,通过“一走、一看、一问、一听”工作机制,实现“线上+线下”收集社情民意,畅通居民问题反馈渠道,做到事事有回应,件件有着落。

三是推行“三项机制”,架起社区治理“连心桥”。建立常态化“理论赋能”机制筑牢思想根基。社区党总支依托党群服务中心、红色便民驿站等阵地,定期开展“送学”活动。通过“书记领学”“党员互学”等多种形式,不断提升社区党员干部政治素质;针对流动党员,社区“两委”成员与支部负责人作为“理论辅导员”,注重将党的创新理论与在外务工实际、基层治理需求相结合,引导大家交流心得、深化认识,牢固树立纪律规矩意识,辐射带动社区党员增强组织归属感和政治认同,为社区治理筑牢坚实思想堡垒。完善长效化“精准赋能”机制彰显担当作为。由社区党总支牵头,组建社区党员“红色志愿服务”“橙色文化演出”“金色政策宣讲”“蓝色法律援助”“紫色河道管护”“绿色环境监督”“白色医疗服务”的“七彩志愿服务队”,广泛动员社区党员根据自身特长积极参与,固定每月的7号为“社区活动日”,由社区党总支组织,结合支部主题党日活动制定活动计划、安排服务事项,由7支队伍认领后分别在不同网格内开展志愿服务,常态化做好社区服务工作,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深化制度化“暖心赋能”机制促进协同共治。充分整合各类资源,全面推行“社区暖心服务工程”,采取“居民点单、组织派单、党员接单”的模式,选任社区兼职委员6名成立联席会,每月由1名委员作为“值班”主席,由居民向“值班”主席或小区“微心愿”墙反馈问题,联席会根据成员单位职能职责进行定向派单,交办党员接单限期处理,最终由社区党总支反馈公示办结情况,形成责任闭环;针对社区困难党员、困难家庭和老弱困残等群体,社区工作人员和网格员定期进行走访慰问、建立“一对一联系帮扶”机制,通过代理办、领着办和上门办“三办”工作法,为困难群体提供保险缴纳城乡医保等服务,实现“坐等群众进门办事”向“主动上门服务群众”转变。

四是用活“四支队伍”,凝聚社区治理“新合力”。聚焦群众急难愁盼及烦心事,以社区党总支为主导,将“双报到双服务”队伍、社区工作者队伍、业主委员会队伍、党员队伍全部划分到小区网格中,实现由社区“吹哨”,大家齐动员当“管家”的基层治理模式,今年来,共排查化解矛盾纠纷26起,确保矛盾“不上交”,“大小事不出社区”,让居民时刻感受到社区服务的贴心、便利,有事找社区的意识不断增强。健全完善“网格到楼栋、服务到住户”模式,设立“党员先锋岗”和“服务模范岗”,吸收驻地单位党员、离退休党员、公益性岗位人员及热心居民开展关爱空巢老人、农民工及其子女、残障人士等志愿服务活动10场(次),受益群众2000余人。组建由机关党员、社区工作者、业主委员会成员构成的社区治理协助组,提供政策理论宣传、文化惠民健身、环境保护监督、信息收集联络、管网维修等“家门口”服务37场(次),与“七彩志愿服务队”联手配合各级网格长,将凡是涉及卫生保洁、矛盾调解、公物维护、管网维修、救急解困等工作处置在网格,消灭在基层。社区“两委”成员、社区工作者、网格员与100名特殊群体结成暖心对子,落实居民需求清单15项,帮助就业200多人,慰问老党员、困难党员、残疾人、孤寡老人48人、受灾困难群众2户,不断提升居民的归属感、幸福感和获得感。(窦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