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切实做好退役军人信访稳定工作,姚安县前场镇牢固树立“退役军人无小事”的观念,多措并举,将退役军人信访稳定工作摆在突出位置,多措并举探索“1+3+5”工作法,着力解决退役军人信访问题,切实做好新时代退役军人信访工作。

畅通渠道开门信访,建好“一个窗口”。全面整合现有资源力量,依托前场镇综治中心设立专门的退役军人信访接待窗口,安排退役军人服务站工作人员轮流坐班,村级退役军人服务站设立接待窗口,实现退役军人政策咨询、诉求登记、矛盾调解“一窗通办”。目前,该镇共有退役军人424人,其中优抚对象119人,现役军人63人,外出务工142人,镇机关事业单位退役军人11人,优秀退役军人在村(社区)基层组织人员11人。
部门联动多元化解,建好“三支队伍”。一是建好一支网格员队伍。发挥镇退役军人服务站“前哨”作用,依托9个村(社区)155个村民小组细化成405个微网格,推选出群众公认的网格员,对网格员队伍定期开展培训和调度,延伸退役军人相关政策法规宣传、矛盾纠纷排查等重点领域触角,实现矛盾纠纷提前介入、异常信息提前掌握。二是建立一支专业调解队伍。镇级建立“老兵议事会”,协调处理涉及集体利益、历史遗留问题等。村(社区)设立“老兵调解室”,由退役老兵、村干部组成调解小组,化解邻里纠纷、家庭矛盾等“微信访”;三是组建一支“红袖标”宣传队伍。以镇村两级退役老兵干部和党员干部为主力军,突出综治、司法、派出所及退役军人服务站作用成立镇级专项普法队,整合各村法律明白人、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工青妇、商会、乡贤等力量,组建各村义务普法队。强化镇级专项普法队和各村义务普法队培训,通过专题讲座、案例解析、入户宣讲等方式,解读《中华人民共和国退役军人保障法》等政策,针对退役军人进行专门的政策法律普法宣传,切实提高退役军人法律意识。通过“老兵宣讲”“英烈事迹五进”等多种形式,广泛宣传退役军人相关政策法规及英烈事迹,提高退役军人对政策的知晓率和理解度。2025年以来,走访慰问困难退役军人1人。
闭环管理源头预防,健全“五项机制”。强化部门联动化解,探索创新“平安法治+司法+公安+退役军人服务站”组团服务模式,因案所需,根据信访问题涉及的领域,联合自然资源、农业、林业、水务等部门组成专业调解队伍,构建司法引领、公安保障、依靠群众的退役军人信访排查化解新格局,切实让“访民意、听民声、办实事、化矛盾”成为现实。一是健全“半月一排查机制”。对辖区内的退役军人信访问题进行每半月一排查和收集,及时掌握辖区内敏感信息和不稳定因素,着力防范化解,努力做到早发现、早上报、早处理,把问题解决在萌芽状态。二是健全“一事一分析机制”。严格落实《楚雄州加强和改进信访工作五项机制(试行)》,每2个月对退役军人信访问题进行分析研判,由村(社区)研判后初步拟定“低、中、高”风险等级报镇退役军人服务站,镇退役军人服务站对上报、排查发现情况逐一分析研判,逐件按诱因、涉及人数、人员类别、事态发展,及时建立一事一档。三是健全“一案一包保机制”。针对排查出的中高风险户,严格落实包案化解责任制,针对高风险户由党政主要领导带领1名分管领导统筹相关站所负责人及村(社区)书记进行包案化解;针对中风险户,落实1名党政副职、1名站所负责人、1名村(居)委会工作人员进行包案化解,重点了解掌握当事人现状、诉求,适时进行思想疏导、政策引导、调解开导、法律指导。四是健全“一案一办结机制”。及时了解和掌握退役军人信访问题化解成效、协议履行情况,防止问题反弹反复,协同职能部门,对退役军人信访问题化解工作进行定期回访,回访信息及时向包案化解责任人进行反馈,促使包案化解责任人跟进处置,确保退役军人信访问题可防可控。五是健全“一月一评查机制”。每月对本月的退役军人信访事项进行复盘评查,突出问题导向、目标导向、效果导向,实行清单化管理,限时销号清零。依托信访问题信息平台,规范信访接待办理流程,实行信访案件“受理—分流—办理—反馈—回访”全流程闭环管理,依法依规、及时有效办理信访事项。2025年以来,共接待退役军人36人,及时解答政策并办理相关业务,接待退役军人信访人员1人,办理信访案件1件。
下步工作中,该镇将持续推进退役军人信访工作从“被动应对”转向“主动预防”,以“退役军人满意”为标尺,构建和谐稳定的军民关系,为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