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安县把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建设美丽宜居乡村,作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一项重要任务,进一步提升农村环境水平,加快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不断提升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满足感。
一是紧盯我县五年行动实施方案(2021—2025)的总目标,认真谋划2023年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工作,抓重点,突亮点,对标对表抓落实,做好任务分解,确保各项任务指标按时按量完成,扎实稳妥推进我县人居环境整治工作,按照县委、县政府工作部署和要求,姚安县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起草了《姚安县2023年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工作要点》《姚安县2023年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美丽宜居示范乡镇、美丽宜居示范村、美丽宜居示范村庄创建考核实施方案》《姚安县2023年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考核办法》,遵循乡村发展规律,因地制宜,实事求是,规划引领,分类施策,充分发挥农民主体作用,构建政府、市场主体、村集体、村民共建共治共管格局。
二是扎实推进农村厕所革命。县人民政府下发了《姚安县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姚安县2023年农村卫生厕所改造建设实施方案的通知》(姚政通〔2023〕1号),明确目标任务及时限要求,与各乡镇签订改厕目标责任书,将任务分解到各乡镇,2023年全县9个乡镇完成农村户厕改造建设10000座以上,完成在常住户100户以上自然村改造建设卫生公厕33座。采取“县统筹安排、乡镇村组织实施、部门监管指导”工作推进机制,落实数量服从质量、进度服从时效,求好不求快的要求,把质量放到首位,全面细致排查整改厕所问题,确保农村厕所改造建设改一个、成一个,发挥作用一个。
三是扎实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美丽宜居示范乡镇、美丽宜居示范村、美丽宜居示范村庄建设。中共姚安县委办公室、姚安县人民政府办公室印发了《姚安县2023年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美丽宜居示范乡镇、美丽宜居范村(行政村)、美丽宜居示范村庄(自然村)创建考核实施方案》,2023全县创建美丽宜居示范乡镇4个,美丽宜居示范村(行政村)25个,美丽宜居示范村庄320个,领导小组成员单位按照部门职能职责,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共同推进相关工作。
四是加快推进农村污水垃圾治理,因地制宜选择治理模式,加快污水垃圾处理设施建设,提高无害化处置水平,推动资源化利用。姚安县除城关镇外的8个乡镇配套建设垃圾热解站2座,无害化垃圾焚烧站3座,低温碳化炉2座,配套到位小型勾背式垃圾车辆40辆,垃圾箱634个,焚烧式垃圾房85座,垃圾铲车4辆,手推车12辆,电动三轮摩托45辆,分类垃圾桶1189余只,配套到位扫洗车、高压冲洗车、固体废弃物运输平板车、养护车、压缩车等大型环卫作业车辆共6辆,三轮清洗车20多辆,垃圾箱1200个等,乡镇镇区生活垃圾收集转运设施覆盖率为100%,村庄生活垃圾收集转运设施覆盖率为76.7%。全县除城关镇外8个乡镇均建设有污水处理厂(站),实施完成配套管网工程,乡(镇)镇区生活污水处理设施覆盖率为100%。农村生活污水行政村治理率达到37.66%,行政村收集处理率达12.99%。
五是强化群众主体作用发挥。组织农民、动员农民、发动农民、依靠农民,发挥农民主体作用,做到共建共治共享。全面推行“支部吹哨,党员报到”制度,开展村干部及其亲属、村党员、村民组长、建档立卡贫困户以及低保户等财政供养、补助人员“五类群体”带头定期义务参与村庄保洁机制,形成村干部、党员干部、人大代表带头参与村庄保洁的良好整治氛围。
六是认真落实门前五包(包卫生整洁、包绿化、包市政公用设施、包建筑物容貌、包秩序)责任制。严格落实农户集中清扫、门前“五包”、日常保洁“三位一体”的村庄保洁制度,定时间定频次集中开展村庄整体卫生大扫除,责任到时到区,强化村庄日常保洁。加强督查考核。各乡镇组建巡回督查小分队、责任压实工作机制、开展每月督查调度,县人居办要统筹主责部门,强化对村组督导考核。
七是压实工作责任,切实形成工作合力。改善农村人居环境点多面广,需要各级各部门共同努力,合力推进。各乡镇主要领导切实担负起抓好本辖区第一责任人责任,抓好各项工作任务落实,切实做到“守土有责、守土负责”,进一步细化工作任务,列出责任清单,建立工作台账,实行问题清单“销号制”管理,确保各项整改任务落到实处。
八是营造浓厚氛围。通过广播、电视、报刊、微信、网络等多种形式,全方位宣传推广各地的好经验好做法,宣传先进典型,激发广大干部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努力营造全社会关心支持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的良好氛围。
截至2月底,全县累计清理农村生活垃圾7599.6吨、村内水塘653口、沟渠1441.9公里、村内淤泥数量1202.3吨、残垣断壁625处、畜禽养殖粪污等农业生产废弃物4367吨。开展进村入户宣传教育8733场次,发放宣传资料23963份,张贴宣传标语10417条,发动群众投工投劳22339人次。(周青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