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乡(镇)人民政府、县食品安全委员会各成员单位、县检验检测所:
《姚安县2025年食品安全工作要点》已经县人民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姚安县食品安全委员会
2025年7月3日
姚安县2025年食品安全工作要点
为全面实施食品安全战略,全力提高食品安全治理能力和水平,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和极端负责的态度落实好“四个最严”的要求,坚决筑牢食品安全防线。根据《2025年楚雄州食品安全工作要点》,结合我县实际,制定工作要点如下:
一、压紧压实各方责任
(一)深化党政责任落实。落实食品安全党政同责要求,强化属地管理责任,健全食品安全工作责任制,推动地方党委和政府落实食品安全“党政同责”。健全完善分层分级、精准防控工作机制,确保所有获证食品生产经营主体应包尽包、应督尽督、应改尽改。(县食品安全办)
(二)深化部门职责。按照“谋发展必须谋安全 、管行业必须管安全、保民生必须保安全”的要求,对主管领域的食品安全工作承担管理责任。建立健全协同监管机制,弥补职责间隙, 形成监管合力,实现从农田到餐桌全链条闭环监管。(各成员单位按职责分工负责)
(三)健全食安委工作机制。调整充实县政府食安委组织机构,建立健全县政府食安委工作机制。发挥统筹协调作用,及时组织食品安全形势会商,研究处置重大食品安全风险。调整优化县政府食安委专项协作小组,建立健全协同监管机制,强化全链条监管合力。(县食品安全办牵头,各有关部门按职责分工负责)
(四)督促落实企业主体责任。加强对不同领域食品企业的分类指导,分层分级开展企业主体责任落实全覆盖培训,将企业主体责任落实列入“双随机”监管事项,督促企业依法配齐食品安全总监和食品安全员,督促指导食品生产经营主体落实“日管控、周排查、月调度”工作机制。(县市场监管局)推动农产品生产主体依法落实承诺达标合格证制度。(县农业农村局)
二、强化全链条监管
(五)严把源头治理关。加强农用地土壤重金属污染溯源和整治,以及流域水污染防治。加强耕地土壤环境质量分类管理,落实严格管控类耕地风险防控措施。(州生态环境局姚安分局牵头,各有关部门按照职责分工负责)持续开展农药科学施用增效、兽药使用减量行动,稳步提高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水平。试行农产品质量安全产地准出分类监管制度。(县农业农村局)
(六)严把粮食质量安全关。组织开展全县政策性粮油库存检查。督促粮食储备企业严格落实出入库、库存质量检验制度,健全超标粮食处置长效机制。严格落实粮食质量管理政策,加大违反政策性粮食质量安全管理制度行为的查处力度。(县发展改革局)
(七)严把许可准入关。加强食品生产经营许可管理,严格现场核查,强化事中事后监管,严禁擅自改变许可条件或未经审查即予许可。落实食品生产许可监督管理制度,严格食品、食品添加剂生产许可审查要求,探索对食品添加剂经营实行备案管理。(县市场监管局)
(八)严把食品生产经营质量安全关。开展“食品生产监督检查水平提升年”活动,优化风险清单、措施清单和责任清单。持续推进肉制品、散装白酒、米线、食用油质量安全提升行动和“两超一非”整治。推动食品小作坊规范化建设,重点整治加工操作场所环境脏乱差、食品原材料采购贮存不规范、“三防”设施未有效使用等问题,打造一批“阳光食坊”。巩固“特供酒” 清源打链专项行动成果,规范酒类生产销售行为。加强进口食品监管,严防输入型食品安全风险。持续开展打击市场销售金沙江流域非法捕捞渔获物专项整治行动。(县市场监管局)强化食用农产品产地准出与市场准入衔接,试行农产品质量安全产地准出分类监管制度。(县农业农村局)
(九)严把餐饮服务质量安全关。督促餐饮服务提供者全面落实餐饮服务食品安全操作规范。压实连锁餐饮企业总部及分支机构和接待“旅游团餐”餐饮企业食品安全责任。持续推动餐饮服务提供者实行“明厨亮灶”。(县市场监管局)强化对学校食堂、养老机构食堂、医院食堂等集中用餐单位的食品安全教育和日常管理,严格落实食品安全主体责任。(县教育体育局、县民政局、县卫生健康局等按职责分工负责)
(十)严把食品贮存运输配送关。加强对从事食用农产品、食品、食品添加剂及食品原料等贮存主体的监督检查,规范贮存经营行为。(县农业农村局、县市场监管局、县发展改革局按职责分工负责)加强食品运输全过程监管,加强交付、装卸、运输管理和运输工具日常管理。落实《散装液态食品交付装卸运输等食品安全全链条管理工作指南》要求。(县市场监管局、县交通运输局、县农业农村局、县发展改革局按职责分工负责)健全食品寄递安全和配送安全管理,防范利用寄递渠道寄递假冒伪劣食品。(中国邮政姚安分公司、县市场监管局按职责分工负责)加强网络订餐配送安全管理,督促网络订餐平台、餐饮经营者履行食品安全法律法规规定的义务,推进线上线下餐饮同标同质。(县市场监管局)
三、加强重点领域治理
(十一)实施校园食品安全师生“食安心”工程。开展“校园餐”专项整治。落实食品安全“四方责任”和家长委员会监督机制,坚决压实校园食品安全校长第一责任人责任,建立食材供应商、承包经营企业考核评价退出机制。(县教育体育局牵头,各有关部门按照职责分工负责)开展中小学食堂规范提升,加强智慧食堂管理平台建设和运用,推进学校食堂“互联网+明厨亮灶”,打造一批中小学“阳光食堂”和学校食堂食材“阳光配送”企业。(县教育体育局、县市场监管局按照职责分工负责)加大校园及周边食品安全监督检查力度,强化学校食材供应企业监管,依法查处涉及学校食品安全违法行为。(县市场监管局)
(十二)强化农兽药残留问题专项治理。建立农产品食品安全协同联动治理工作机制,实施种植业重点问题品种农药残留专项治理和水产养殖重点品种药物残留专项治理,推进豇豆、芹菜、小葱、芒果等蔬菜水果重点问题品种农药残留和鲤鱼、草鱼、鲢鱼、鳙鱼、鲫鱼等水产养殖重点品种药物残留突出问题攻坚治理。(县农业农村局牵头,县市场监管局、县公安局按照职责分工负责)
(十三)强化肉类产品质量安全综合治理。实施畜禽产品质量安全和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监管工作专项行动,全面排查整治畜禽养殖、屠宰等各类生产经营主体肉食品安全风险隐患。(县农业农村局)督促肉制品企业完善食品安全风险管控清单,严格落实自查制度。健全肉类产品检疫证明查验制度,完善肉类产品分销加工环节信息追溯机制,依法严厉打击无检疫证明和出具或使用虚假检疫证明等违法行为。持续强化肉制品监督抽检和风险监测,对发现的问题线索上查源头下追流向、全链打击、形成闭环。(县市场监管局牵头,县农业农村局、县公安局按照职责分工负责)
(十四)开展农村假冒伪劣食品安全专项整治。聚焦重点场所、重点品类、重点时段,集中整治未经许可(备案)生产食品、超范围超限量使用食品添加剂和非法添加非食用物质生产食品、不符合食品安全标准食用农产品等违法违规行为,严肃查处假冒、侵权、三无、劣质、超过保质期、虚假宣传等违法情形。(县市场监管局)
(十五)强化网络销售食品安全问题协同治理。开展直播带货、私域电商、社区团购等网络食品销售新业态规范治理,压实网络食品销售从业主体责任,严厉打击虚假宣传、售卖不合格食品、食用农产品等违法违规行为。(县市场监管局牵头,县农业农村局、县工业信息化商务科技局、县委宣传部等部门按照职责分工负责)加强网络订餐线上线下一体化监管,督促落实网络订餐平台责任,确保所有提供网上订餐服务的餐饮单位有实体店经营资格。推行“阳光外卖”,常态化开展“随机查餐厅”活动。(县市场监管局)落实跨境电商零售进口食品监管制度。(县工业信息化商务科技局、县市场监管局等部门按照职责分工负责)
四、依法实行严厉处罚
(十六)严惩违法犯罪行为。围绕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食品安全突出问题,协调依法严肃查处和惩治一批有影响力的案件。(县委政法委)深入开展“铁拳”行动,严厉打击“幽灵外卖”等违法行为,加大对非法添加非食用物质等问题的打击力度。(县市场监管局)开展“昆仑”“净风”行动和肉制品犯罪集中整治行动,依法严厉打击“两超一非”、制售假冒伪劣等突出犯罪活动。(县公安局)开展“食药安全益路行”检察公益诉讼监督活动。(县检察院)强化食品安全和农产品质量安全领域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双向衔接,依法严厉打击危害食品安全违法犯罪,严格落实处罚到人、行业禁入等制度规定。(县公安局、县农业农村局、县市场监管局、县法院、县检察院按职责分工负责)
(十七)强化信用联合惩戒。实行食品生产经营企业信用分级分类管理,进一步强化食品安全严重违法生产经营者黑名单管理,加大对失信人员联合惩戒力度,依法将相关经营主体列入名单。(县市场监管局)
五、提升风险管理水平
(十八)加强食物中毒防控。聚焦自采误食有毒野生菌、煮食毒性中药材、农村集体聚餐、误饮醇基燃料等重点领域,推进食物中毒防控“八进”宣传,普及家庭食物中毒应急救治知识。指导全县食品安全突发事件应急处置。(县食品安全办、县卫生健康局、县市场监管局按职责分工负责)
(十九)提升风险评估与抽检监测水平。运用好省、州、县风险评估工作机制,聚焦粮油、水果等消费量大的农产品开展质量安全风险评估。(县卫生健康局)推动提升农产品、粮食、林产品质量安全检测能力。(县农业农村局、县发展改革局、县林草局、县检验检测所按职责分工负责)进一步规范食品安全监督抽检工作,提升检测抽样的科学性、代表性、针对性,提高监测覆盖面和问题发现率,提升核查处置效能。(县市场监管局)
(二十)推进智慧监管。加大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管理信息平台的推广应用,推动种植养殖生产者信息录入国家平台。(县农业农村局)全面推进“云智溯”平台运用,实现全县在产获证食品生产企业和米线、肉制品等重点食品小作坊追溯率达100%,推进大型商超重点食品类别追溯率达60%,供学校食材企业、大宗液态散装食品(食用酒精、食用油)、冷冻肉品(批发)重点食品类别追溯率达100%,学校食堂、集中供餐企业追溯率达100%,承办重大活动的餐饮服务单位达60%以上。推动企业信息化追溯体系与监管部门平台对接,互通互享信息。(县市场监管局、县农业农村局、县教育体育局等按职责分工负责)
(二十一)提升监管能力。加强监管能力和基础设施建设,健全食品监管人才队伍建设制度,加强专业化检查员队伍建设,提升干部履职能力,加强行业作风建设,切实做到监管为民。(县食安委各成员单位按职责分工负责)推行分级分类监督检查集成改革,对全县食品生产企业食品安全信用风险等级进行综合评定,一体化推进日常监督检查、飞行检查和体系检查。(县市场监管局负责)
六、发挥食品安全标准基础性作用
(二十二)强化标准制定与实施。加大食品安全标准解释、宣传贯彻和培训力度。鼓励企业制定严于食品安全国家标准或者地方标准的企业标准。开展食品生产企业执行食品安全标准及企业标准的监督检查。对食品安全标准的使用进行跟踪评价。(县卫生健康局、县发展改革局、县农业农村局、县市场监管局按照职责分工负责)
七、推动食品产业高质量发展
(二十三)推动食品产业转型升级。加强绿色储粮技术创新系统集成,推动高标准粮仓建设和旧仓升级改造。开展粮食品种品质品牌提升行动。(县发展改革局)促进农产品冷链物流发展。鼓励和支持各类生产经营主体发展绿色食品、有机农产品、名特优新农产品和地理标志农产品。(县农业农村局)培育传统优势食品产区和地方特色食品产业,打造特色食品产业集群。引导、 鼓励具备条件的食品制造企业开展数字化转型工作。(县工业信息化商务科技局)
八、推进食品安全社会共治
(二十四)持续强化宣传引导。组织开展食品安全宣传周活动。(县食品安全办牵头,各有关部门按职责分工负责)加大科普宣传力度,提升公众食品安全素养。倡导厉行节约、反对浪费。(各部门按职责分工负责)运行全国食品安全举报系统,发挥好“内部吹哨人”作用。深入开展“你点我检·服务惠民生”活动。(县市场监管局)
(二十五)稳妥做好舆情应对处置。加强食品安全网络谣言治理,及时通报重大敏感舆情和重要信息线索。督促网络平台加强自媒体用户信息发布管理。健全完善反应迅速、应对高效的应急处置工作机制,严防处置不当导致舆情发酵。(县委宣传部、县公安局、县食品安全办按职责分工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