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菊芬委员:
你提出的《关于关爱农村留守老人和孤寡老人》的提案,已交我们研究办理,现答复如下:
一、案由
2023年6月份的一天晚上九点多钟,当我们从学校返回县城的时候,在原仁和卫生院附近遇见一位大约80岁的老人在蹒跚独行。我和同事询问了半天,耳背的老人才告诉我们他是大龙口街上的,白天来县城赶街,可不知怎么就走到了仁和来了,我们想帮他联系家人。可从他断断续续叙述中我们得知他儿子儿媳都已经不在了,唯一的孙女在远处打工,家里就他一个人。于是我们只好打110求助,最终是警察把他送回了家。想到他不知走了几个小时却始终找不到回家的路时孤独无助的样子,我感到特别的心酸。又过了一段时间,一天晚上我在跑步时,在观音阁牌坊附近又遇到了一位独行的老人,经询问得知她家住白石地,虽然离得不算太远,可是她走路非常的吃力,照她走路的速度从牌坊走到白石地至少得花一个多小时。这两件事情让我不由得想到现在无数的农村留守老人、孤寡老人。现在好多中年人在外打工,随着孙子孙女逐渐长大离家,家中就只剩下留守老人,甚至是无儿无女的孤寡老人,他们很多独居在家,大多数又没有电话,当他们有时出门去走亲访友或者是去上街买东西,在往返过程中存在很大的安全隐患,在家里生活发生意外也可能得不到及时的救助。
对本案的实施意见:对于这种情况,建议由村委会或者村民小组长安排这些孤寡老人、独居老人的邻居对他们的生活情况进行“一帮一”,“一盯一”关心关注,平时提醒独居老人有事外出的时候,跟邻居打声招呼。当傍晚或者黑夜留守老人家里没有亮灯的话,邻居能够及时询问一下、关注一下。每一个人都会老去,将来我们也可能会碰到类似的事情,希望所有人对这些特殊人群多一些关心关爱。
二、答复内容
(一)全县养老机构基本情况
2023年底,全县的总人口208868人,其中:60岁以上老年人42882人,老年人口占全县总人口的20.53%,失能半失能老人2641人,占老年人口的6.16%。全县共有各类养老机构37个,其中:县级中心敬老院1个、福利院1个、乡镇敬老院5个、公建公营养老机构1个(姚安县养老服务中心)、民营养老机构1个(姚安乐养中心);村(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14个、日间照料中心6个、农村互助养老服务站5个、区域性养老服务中心3个,共设置养老床位1068张。目前,全县有特困供养老人552人,其中:集中供养154人、分散供养398人。
(二)养老服务工作开展情况
1. 充分发挥现有养老机构的功能,最大限度满足有集中供养需求的老年人入住养老机构。目前,全县共有37个养老服务机构。具备集中供养能力的养老机构共9个,现有在院老人254 人,工作人员53人。其中供养对象是特困供养人员(五保户)、由财政拨款的政府兜底保障机构7个;姚安县养老服务中心为公建公营、姚安乐养中心为公建民营养老机构,收住对象为社会老人,按老人身体状况、服务内容自付费用。全县现有居家养老服务中心、日间照料中心、农村互助养老服务站28个,均分布在各村(社区)。由于机构规模小,设施设备简陋、缺乏资金和服务人员,因此,这些机构只能开展日托,作为当地老年人简单的娱乐、休闲活动场所。
2. 农村留守老人的养老困境。一是以留守老人为主的农村空巢老人,增加了农村养老的复杂性。空巢老人文化程度低、健康状况差、经济收入低。经济收入主要以子女供养和自己劳动收入。劳动参与率较高且以从事繁重农活为主,不仅如此,很多空巢老人不但得不到子女的照顾,还要承担照料孙子女的任务,高强度的劳动加速消耗了农村空巢老人的健康,病后无人照料,因病致贫或返贫现象普遍。二是村落文化没落,亲族支持力度减弱。在养老资源严重不足的农村社会,受个人主义文化冲击、人口流动频繁以及农村“空心村”现象影响,传统村落衰落、邻里关系疏远、宗族纽带松散现象愈发普遍,传统的家庭养老模式正在被瓦解,老年人对传统家庭养老的期盼与养老观念变化的冲突日渐升级。三是政策支持力度不足、社会化养老服务缺失。目前我国对农村养老服务的政策支持力度有待加强。农村经济活力不足、社会保障标准低、老人购买能力弱、养老服务供给不足。农村养老服务以日间照料中心为主,布点少、功能单一;养老服务人员、服务设施和服务场地配置不足;集中养老需求与农村老人支付能力之间的矛盾愈加凸显;以救助性养老为主。农村现有的养老服务资源,无法满足农村空巢老人的基本养老需求。
(三)下步工作计划
一是强化宣传,营造社区居家养老氛围。通过各种宣传形式,广泛宣传。鼓励建立家庭养老支持政策,引导公民自觉履行赡养义务和承担照料老年人责任。重塑乡村孝悌文化和宗族文化,利用亲缘关系实现老人群体之间、青老代际之间的互帮互助,努力构建新时代的大家庭养老、敬老和孝老的社会环境。倡导新型的养老观念,促进老人观念转变,提高农村空巢老人对现代养老模式的接纳程度,让他们认为社区居家养老不是儿女的不孝不养,只是不同风格的养老,而非不同行为的养老。
二是不断探索适合农村养老的方法和路子,满足农村老年人的养老需求。根据区域内老年人口数量和养老服务发展水平,充分依托村(社区)现有的设施设备和闲置公房,合理安排各类社会养老服务机构建设项目,使老年人不出社区(村)就能实现基本的养老需求,解决老年人既能养老又能照管家庭、照顾下一代的矛盾。
三是抓好居家和社区基本养老服务提升行动项目试点工作。根据省州民政部门的安排,2024年在我县开展居家和社区基本养老服务提升行动项目试点工作:以老年人需求为导向 ,通过政府引导、政策扶持、市场运作等方式,引导专业化照料护理服务向家庭辐射延伸,重点解决经济困难失能老年人居家照护难题。试点工作已于2024年3月在栋川镇、光禄镇、太平镇、官屯镇实施。试点工作建设内容为适老化改造(对老年人住所的卧室、卫生间、厨房、客厅等关键位置进行适老化改造,改善老年人的居住环境,营造无障碍空间);智能化改造(为老年人住所安装必要的网络信息服务系统和电子信息服务设备,如防走失装置、紧急呼叫器、 烟雾/煤气泄漏/溢水报警器等智能化设备,增强老年人居家生活的安全性、便利性和舒适性,按需安装网络连接、紧急呼叫、活动监测等智能化设备)和提供居家养老上门服务(为老年人提供助餐、助洁、助行、助浴、助医、康复、巡访关爱、健康管理、心理支持、委托代办等服务)。服务对象以中度失能、重度失能为重点,每年累计为服务对象提供不少于 30次居家养老上门服务。试点工作将建成家庭养老床位
200张,为困难老年人居家上门服务450人次。通过建设示范性居家社区养老服务网络,不断提升老年人幸福感、获得感。计划2024年9月底完成试点工作。它最大的特点是解决老年人健康保障和社会养老机构不足的困难,将失能、部分失能和缺乏生活照顾、需要居家看护的老人,这两个困难群体的需要相结合,调动社会和企业的力量,建立多方受益的家庭养老模式。
四是认真总结试点经验,稳步推进居家和社区基本养老服务。坚持以“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补充”的养老服务供给体系,健全和完善政府为主导、社区为依托、社会化运作、家庭参与的居家养老服务模式。试点工作完成后,我们将认真总结成功经验,逐步推广居家养老模式,上门开展健康体检、医疗保健、餐饮配送、温情关怀、家政服务等业务,不断满足老年人的服务需求。
感谢你对全县经济社会发展、构建和谐姚安作出的贡献,衷心感谢你对民政工作及养老服务事业的关心和支持!
联系电话:(0878)5724930
此复
姚安县民政局
2024年6月1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