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提出的《关于进一步加快肉牛产业发展的提案》,已交我们研究办理,现答复如下:
“十四五”期间,姚安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肉牛产业发展,把肉牛产业列为“牛花菜果”四大主导产业之首全力培植,到2021年底,全县培育“一村一品”专业村10个,发展省级龙头企业1户,州级龙头企业2户、小微企业108户、专业合作社17个,家庭农场10个,存栏10头以上养殖户814户,百头以上10户、千头以上1户,肉牛存栏达17万头,出栏5.44万头,综合产值超过10亿元,全县肉牛产业正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为认真贯彻落实云南省打造世界一流“三张牌”、楚雄州“一极两区”战略和姚安县“一城一廊四产业三定位”发展思路,全力推进“一县一业”肉牛示范县建设,实施乡村振兴提供产业支撑,县委县政府加快研究,正抓紧制定加快推进肉牛产业发展实施意见,进一步明确发展思路、发展目标、重点任务和发展措施,加快推进肉牛产业发展进程。
一、强化科技支撑,增强发展后劲。搭建科技平台,依托科研院校人才技术资源优势,深化院县合作力度,加大优质肉牛新品种引进繁育、优质牧草开发利用、冻精改良等实用技术的试验、示范、推广力度,努力创建姚安肉牛系列知名品牌。进一步加大县、乡(镇)、村(社区)农业农村畜牧兽医系统科技人才的培训培养,完善乡土人才选拔聘用和培养机制,大力推广普及肉牛养殖实用技术,采取“传帮带、跟班学、走出去、请进来、举办专班培训”等形式普及肉牛养殖技术,大力推广母牛同期发情、冷冻精液配种、优质牧草种植、饲料青贮(氨化)、疫病防控等实用技术,增强生产一线技术指导和服务的科技人才力量。
二、促进能繁母牛扩群增量,夯实肉牛发展基础。积极推广冻精改良,推进全县肉牛品种改良和提升,确保每个乡镇建设有牛冻精改良点。引导养殖企业和养殖户积极养殖西门塔尔等新品种母牛,建立能繁母牛基础档案,引进西门塔尔品种对基础母牛群进行杂交改良,从源头上推进肉牛品种纯化和优质化,加强宣传能繁母牛在发展肉牛产业中的重要地位,增强广大养牛户对培育能繁母牛重要性的认识,鼓励和引导农户、企业补充增加母牛存栏,保障能繁母牛稳定持续增长,增强肉牛产业发展后劲。
三、实行牛舍建设补助机制。2022-2025年,对当年新建或提升改建牛舍的养殖户,圈舍达到使用土地手续合规合法(办理了建设用地或者设施农用地)、环保要求达标、功能设施完善、粪污处置达标、无害化处置达标的标准要求,对养牛户当年新建和改扩建牛圈舍、化粪池、排污管道等粪污无害化处置设施建设补助。
四、实行饲草饲料补助机制。引导养殖企业、养殖专业合作社以“订单”形式推广全株青贮玉米、黑麦草、皇竹草、巨菌草等种植和收贮加工。积极争取“青贮饲草收储补助”等上级扶持资金对青贮饲料进行补助,以解决困扰肉牛养殖优质饲料不足的瓶颈,推进养殖基地优质饲草料稳定供给。
五、实施金融保险政策支持机制。用好用活金融保险支持“三农”工作的政策,支持金融保险机构优先支持肉牛产业发展所需的贷款资金和保险政策支持。一是鼓励县内各银行及金融机构充分运用“乡村振兴产业贷”“乡村振兴金牛贷”、脱贫人口小额信贷、创业贷款等金融产品支持好肉牛产业发展,在风险可控的前提下,降低门槛,简化手续,扩大肉牛产业信贷规模,对养牛户和意向养牛户为我县肉牛养殖提供更多的资金支持。发挥好政府注入300万元“乡村振兴金牛贷”风险担保资金支持肉牛产业的积极作用,撬动“乡村振兴金牛贷”积极发放,实现肉牛贷款免抵押、免担保。二是推进保险业支持肉牛产业发展试点工作。支持保险机构对能繁母牛采取有针对性保险扶持政策,探索完善保险支持肉牛产业发展的政策措施,重点引导能繁母牛投保,以降低能繁母牛养殖中因疾病、自然灾害等导致死亡的养殖风险。
六、实施动物防疫体系强化机制。建立健全动物防疫体系,落实乡(镇)、村(社区)主体责任,落实行政执法责任制。健全动物疫情信息报告制度,稳定基层机构和队伍,完善动物疫病防控实验室,逐步建设区域洗消中心等,探索实施乡村动物防疫员特聘计划,鼓励乡(镇)畜牧兽医技术购买社会化服务组织,完善冷链设备设施建设,推广肉牛易发高发病疫苗接种,提升肉牛疫病防控能力。
七、加强招商引资完善产业链。建立联合招商工作机制,突出产业招商、精准招商、项目招商。通过项目推介和项目引进,网络招商等多种形式,引进上规模、有影响的龙头企业参与到肉牛产业发展中来。围绕肉牛产业进一步优化招商引资政策措施,改善营商环境,促进以企业为主体推进肉牛产业发展,完善和延伸肉牛产业发展的链条。强力推进肉牛产业发展工作迈上新台阶。
感谢你对农业农村部门工作的支持。
姚安县农业农村局
2022年7用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