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镇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以来,以接手“一根针”,穿好“千条线”为抓手,在全镇各个村广泛开展人居环境整治工作,以村民居住条件达到环境清洁、设施完备、安静舒适为目标,不断创新机制,强化措施,进一步深入推动了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工作,使村组面貌得到了明显改善。
谋篇“统治”,织密责任网络。以“规划先行”锚定整治方向,将人居环境治理纳入全镇重点工作清单,构建“镇村联动+两委包组”的责任矩阵,划定分片包干“责任田”。依托党组织“红色引擎”,聚合村组干部、党员先锋、乡村公岗等全镇170多人的队伍力量,形成镇村合力、全员参与的共治格局。在力求全镇村庄整治保持干净清洁、体现农村特色的同时,将整体规划、垃圾清运、生活污水处理与卫生改厕、污水管网建设、坝塘清理、村庄绿化、美丽庭院评比等多项工作与人居环境治理相结合,全力打造宜居宜业的和美乡村,促进太平镇增“颜值”、提“气质”、升“品质”。
精准“论治”,靶向破解顽疾。聚焦“治乱、治污、治脏”三大攻坚点,清理乱搭乱建,疏通村组道路“毛细血管”;每周定期清运村组道路特别是南永公路沿线垃圾,既通“毛细血管”又活“生态脉络”,让村容焕新。2025年上半年,太平镇开展公共区域清扫共计30余次,发动群众120余人,整治卫生死角30余处,组织村组干部、党员代表、小组群众开展志愿服务6次,清理乱堆乱放20余处。
长效“长治”,激活内生动能。创新“每周督查+红黑榜晾晒”机制,由镇农业农村发展服务中心牵头倒逼责任落实;村委会设立“文明家庭”评选、积分兑换等激励举措,变“要我整治”为“我要整治”。建立人居环境考评机制,每季度组织太平镇辖区内5个村委会开展一次工作考评会,对人居环境整治效果突出的村委会赋予“红旗”,并作为成功经验在全镇范围内宣传和表扬,对整治成效滞后的村委会配发“黄旗”作为警示和批评,要求其在固定期限内完成整改。(沈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