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的老板冲,遍地猪屎臭,是远近有名的‘猪屎村’。100余户人家的小山村,几乎家家户户都养猪,而且好几户都是养猪大户。夏天苍蝇满天飞,赶上下雨的时候,雨水把猪粪冲得满道路都是,村里臭得连门窗都不能开,村民待不住,路过的人都要捂鼻子,群众的来事来访问题也就慢慢增多了。”望着重新回来的绿水青山,新街居委会副主任周吕萍感慨不已。
为彻底扭转新街社区人居环境整治困境,前场镇聚焦农村人居环境难点、痛点问题积极作为,以“五堆十乱”、农村污水整治为重点,结合普法强基补短板专项行动,大力学习推广浙江“千万工程”经验暨人居环境整治提升工作,实现人居环境提“颜”增“质”。
坚持目标导向,着力补短板强弱项。为重点解决“两污”难题,前场镇组织镇村干部、普法工作队深入新街社区55个村民小组1685户农户家中开展生态环保、纠纷化解等法治知识宣传,发放宣传资料1600余份,解答法律咨询50余人次。多次组织镇村干部对石者河流域的村组开展污水、垃圾等问题全面溯源排查,精准摸排污水直排、乱扔垃圾等突出问题户,建立普法动员重点人员名单,落实包保干部开展针对性普法教育和宣传动员。采用“大水漫灌”与“精准滴灌”相结合的普法方式,开展多轮次的普法宣传和工作动员,引导大部分群众积极主动配合做好人居环境整治清理“五堆十乱”工作。
坚持综合治理,激发群众参与动力。对新街社区2024年22个人居环境整治年度提升村和整治村实行分组挂包整治,建立7个人居环境整治小组,由各挂包小组主动下沉至村组,以“常态化管理+集中整治”相结合的工作方式,通过“领导干部+镇村干部”包村包户的形式,动员群众参与人居环境整治,形成党委带动、干部推动、群众参与的工作合力。针对之前普遍存在畜禽粪污乱排、生活垃圾乱堆乱放和建筑废弃物无序堆放的问题,本着“不放过一个盲区,不留一个死角”的原则进行集中清理,做到整治一处、清洁一处。投入人力100余人,封堵畜禽养殖排污口5691个,集中清理乱堆乱放180余处,整治农户房前屋后人居环境130余户,“综合执法队+包保干部”每周一开展畜禽粪污封堵“回头看”,发放责令整改告知书35份,完成行政处罚案件1件。建立“户清、组收、村转运、镇处置”的垃圾处置模式,引入第三方物业服务公司协助管理,实施垃圾当日转运,配备垃圾清运车5辆、垃圾箱200余个、果皮箱50余个、垃圾亭10组,让原本脏乱差的村庄环境得到质的提升。
坚持常态长效,不断巩固整治效果。为确保人居环境整治工作的实效性及营造持久有效的工作氛围,前场镇采取多元化的宣传方式,通过召开户长会、发放告知书等方式,召开户长会60余次,宣传人居环境整治告知书2000余份,引领广大群众同整改、共改善,形成齐心协力抓整治的大格局。建立由镇纪委+综合执法队开展周通报跟踪督查制度,强化畜禽粪污治理执法工作,全镇85个自然村实际制定村保洁员管理制度,建立日常清洁、生活垃圾处理等常态化、长效化管理机制,将治标与治本同步推进。
“村子变美了,也让村民的心亮堂了起来。”周吕萍说,“现在村子变化可以用‘翻天覆地’来形容,村里的空气好了,每天都有专人打扫环境卫生,晚上村民也到路边散步锻炼身体,生活过得舒服多了!群众的矛盾纠纷也少了,处处洋溢着幸福的笑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