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以来,太平镇始终把产业振兴作为重点,围绕肉牛养殖、饲草种植、肉牛销售,融合养殖人才、技术、设备“三链条”共享,做足“牛文章”,壮大“牛经济”,推动肉牛产业全链条发展。
产业链上发力,助推肉牛养殖提质效。组织村内优秀创业人才、致富带头人和养牛大户充分发挥小组成员养牛经验丰富和技术引领优势,采取“请进来、走出去”的方式,利用电话、微信群等对养殖户加大科学饲养指导、帮助良种选育。建立定期培训机制,结合养殖培训讲座等形式,邀请专家开展肉牛养殖技术培训4期,参训人数达200余人,及时为周边群众讲解传授先进养殖技术并现场指导,内外合力培育养殖人才队伍,为促进肉牛产业快速健康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供应链上聚力,探索种养结合新路径。新建标准化牛舍面积25423.58平方米和晒牛棚14325.66平方米,并配套改造建设青贮池、草料堆放棚、机械停放棚、饲料加工车间等设施,有效解决了疾病防控管理难、人居环境矛盾突出等问题。同时,为解决好肉牛养殖饲料供应不足、饲养技术不高等问题,整合闲置土地资源,积极联络种植大户,租赁种植流转土地,鼓励引导养殖户种植饲草青储、发展现代化饲草料加工业,实现农业生产效益与农民收益的最大化,全镇人均增收736元。
销售链上集智,助推发展显效益。探索推行“村党支部+养殖大户+散养户”的统一防疫监管、统一技术服务、统一保价收购肉牛养殖农企合作新模式,积极争取项目支持,有效盘活闲置资源,建立“牛宝贝”平台,组建肉牛产业“上门服务队”,带动农户参与日常管理和饲养,切实解决了散养户“不会养、不敢养、不好卖”的后顾之忧,提高了养殖户抗风险能力,增强了群众养殖肉牛的信心,取得了良好的经济社会效益。截至目前,全镇年存栏50头以上的肉牛养殖基地已有5个,肉牛专业养殖户已达130余户,散养户已有300余户,存栏数量稳定在了6000头以上。(张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