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民们都把自家院子种上了花草、卫生也收拾得干干净净,村子里的人居环境好了起来,整个村精神面貌都变好了。”周晓翠作为大栎树村乡人大代表,也是参与提升村改造的一员如此感慨道。
一、规划引领,让乡村建设更科学
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为切实改善大河口乡农村人居环境,解决传统“脏乱差”问题,持续打造山区最干净乡村,乡人大积极组织乡村两级人大代表们建言献策,就如何改善大河口乡人居环境听取代表们的意见,并积极向乡党委、乡人民政府争取支持,千方百计改善、提升村庄人居环境。
大河口乡依托“三问三还”基层治理机制,充分尊重群众意愿,引导群众自力更生、不等不靠、艰苦奋斗,通过“政府搭桥、代表领头、群众出力”的“三箭齐发”联动模式,积极响应和参与全乡开展“四拆五清四管二治”行动,聚焦“四个拆除”,即拆违建、拆乱搭、拆旱厕、拆危房;聚焦“五个清除”,即清阳沟、清巷道、清死角、清藏存、清河道;聚焦“四个管护”,即管绿化、管公厕、管河道、管道路;聚焦“二个治理”,即垃圾、污水全面治理,建立常态长效机制,不断提升人居环境,群策群力持续打造山区最干净乡村。
在相关工程项目实施时,组织县乡两级人大代表定期开展工作监督,协调解决矛盾问题,了解掌握项目实施真实情况。目前全乡建成排污沟5.6公里,铺设排污管网10.3公里,完成通村硬板路边沟清理及路面清洁50余公里,村庄设施基本实现全覆盖,确保了项目有监督、有推动、有落实。
二、典型示范,让乡村环境更美丽
在6个提升村的先行先试下,乡、村两级人大代表积极牵头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行动,进行生活污水垃圾整治,常态化开展村庄清扫,每个小组(自然村)每周选定一天确定为人居环境整治日,由党员、人大代表、村小组长牵头,组织群众每周统一打扫一次,提倡各农户积极参加每周人居环境整治日活动,村民小组将对各农户的参与情况严格记录并定期在红黑榜上公布,带动群众共同对村庄道路、河流沟渠、活动场所等公共区域卫生进行定期清扫保洁,清除村庄内外的垃圾,消除“五堆十乱”乱象,清理道路河流沟渠沿线的垃圾,共同打造干净、整洁、有序、和美的村庄面貌。广泛宣传动员农户因地制宜打造“美丽庭院”,群众参与环境整治的自觉性、主动性不断增强。
三、全员共治,让乡村风貌更积极
在学习运用浙江“千万工程”经验中,大河口乡人大主席团结合工作实际,认真履行人大职能,持续在监督、调研及代表工作上齐发力,综合运用听取审议专项工作报告、召开学习运用浙江“千万工程”经验座谈会、户长会等方式,加大对全乡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保洁制度建立运行、垃圾处理、厕所革命推进、农村污水治理等工作的监督,组织乡人大代表参与农村人居环境提升行动的同时,积极建言献策,推动农村人居环境提升。充分发挥人大代表工作站、联络室的阵地作用,向代表和群众通报学习运用浙江“千万工程”经验工作情况,倾听群众呼声,利用晚上闲暇时间到群众家中发放倡议书,宣传相关政策、经验、做法,向群众提倡自觉规范生活习惯、加强畜禽饲养管理,为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贡献人大力量。
目前,全乡完成户厕建设1397余座,完成美丽庭院示范户打造480户,完成农村生活污水治理自然村21个,全乡农村人居环境实现新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