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加把劲,咱们尽快把这些芥菜腌制完!”近日,官屯镇马游村的530余亩芥菜迎来收割季,芥菜种植户正将刚刚收割的芥菜进行分拣、晾晒,并进行腌制。
据悉,为提高芥菜种植的效益,马游村由党总支牵头引入龙头企业订单,以“企业+合作社+菜农”的形式把菜农、合作社和龙头企业联系在一起,“农户交售来的芥菜我们会进行晾晒、腌制、清洗等初步加工,然后再运送出去进一步加工,制成咸菜、梅干菜售卖。”马游村芥菜种植合作社负责人施建良介绍,“马游这边土壤、气候适合芥菜生长,接下来我们计划在马游找一个合适的地点建成厂房,形成种植、收割、加工、出售一条完整的产业链。”
“芥菜种植技术简单易学、周期短、产量高,农闲时我就种植了这20多亩芥菜,没想到收成还不错!收割后交售给合作社,我家今年大概能增收3万多元。”马游村芥菜种植户庄权琮脸上难掩丰收的喜悦。
近年来,官屯镇紧紧围绕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立足区位优势和资源禀赋,在保障粮食生产和稳步推进全镇农业农村发展工作的同时,采取土地流转、规模化种植、保价回收等方式,大力发展蔬菜种植产业,不断提高土地有效利用和附加值,并带动当地群众就业和持续增收。
“芥菜生长周期短,田间管理简单,冬季无病虫害,每年水稻收割完,把芥菜种下去,开春就能收。今年我们村种植了530多亩的芥菜,亩产量最少在5000公斤以上,按照当前市场价0.5元每公斤向农户收购芥菜,每亩产值可达2500多元,减去菜种钱、菜农的工资等成本,今年我们村芥菜种植产业的村集体收入大概在15万元左右。”马游村党总支罗文辉介绍说。
据悉,为了确保秋冬季耕地不撂荒,马游村充分调动群众积极性,大力推广芥菜种植,芥菜收割后销售出去,或是通过腌制加工制成咸菜,支付完菜农种植的工资,剩下的就是村集体收入,这种“短平快”的产业不仅能在短时间内产生经济效益,有效补齐秋冬季农田“种植空窗”短板,还能实现耕地轮作与保障群众增收致富的良好互动。
“刚发展芥菜种植的时候,农户们积极性都不高,认为芥菜种出来没销路,卖不出去。”马游村党总支书记罗文辉说:“在党委、政府的支持下,今年我们村引入了芥菜种植合作社,由合作社提供菜种和技术指导,村里的党员干部带头种,成熟收割后由合作社保底进行收购,种、销都有保障,相当于给农户吃了一颗‘定心丸’,大家的积极性也就动员起来了。”
下一步,官屯镇将结合自身优势,围绕产业结构调整方向,不断优化农业产业结构,引导农户根据市场行情科学种植高效益、好管理的经济作物,不断拓宽群众增收渠道,充实村民钱袋子,为乡村产业发展注入新动力,为乡村振兴注入新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