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官自然村位于上屯村委会西北部,距上屯村委会2.5公里,为传统彝族村落。相传村子里有像棺材一样的大石头,男性以做石活为主,有做石头、靠石头、吃石头之说而得名。石官自然村是个既有着绿水青山,又有历史人物事迹及民族特色的生态宜居村。2016年被列入易地搬迁集中安置点,共安置22户87人,房屋建设、公共基础设施等得到基本完善,为美丽村庄建设奠定了坚实基础。石官自然村现有1个党支部、2个党小组、4个村民小组,共有167户749人,彝族占60%以上。村子上游有梨园水库,水资源充沛,人均耕地0.9亩,主要收入以种植粮、烟、桑及务工为主。
自人居环境整治工作开展以来,石官村按照“持续推进美丽乡村建设,全面治理农村垃圾、污水治理,加快实现厕所净化、道路优化、村庄绿化、管理长效化”的总体要求,扎实推进人居环境整治各项提升工作,主要做法如下:
一是转变群众观念,干群合力抓整治。通过召开村组干部会、村“两委”会、群众会来凝聚人心,充分发挥群众主体作用,带领群众对照标准干、对照先进干,引领广大群众不断树立由“要我干”变为“我要干”的思想自觉,扎实推动人居环境整治工作;同时,充分发挥党小组长、村民小组长和党员的积极性,上门入户与村民交心谈心,宣传法规政策,了解民情、掌握民意,化解抵触情绪,求得村民的理解、支持和主动参与。依法依规进行拆危控违专项行动,公平公正一把尺子量到底,实现自主拆、零补偿、零纠纷、零投诉、零上访,累计拆除违章建筑、棚架11户,共280余平方米,先后整治公路沿线“五堆十乱”50余处,规范整顿沙石中转站,清除电线杆牛皮癣广告、墙体广告约400平方米。
二是加大资金投入,项目支撑提成效。积极推行垃圾转运新模式,全面推进“户分类、组收集、村转运”的处理模式,共筹集垃圾清运费18000余万元,解决了垃圾运转老大难的问题;整修主干道沿线垃圾池1座,新改建村级垃圾池2座;墙体刮白1000余平方米,美化400余平方米;围砌围栏(栅栏)2200余米,书写(粘贴)标语10余条;栽种树木花草500余株。
三是突出示范带动,你追我赶出氛围。以分区包片责任制管理和“美丽庭院”评比为抓手,推行“户评比”制度,通过群众看、群众选、群众评的方式把好的标杆立起来,用榜样带动身边人;与各户签订“门前三包”责任书,落实环境卫生“门前三包”责任制,实现整治管理精细化。评比靠前的户上红榜,评比靠后的户上黑榜,以相互评比、你追我赶促进人居环境提升改善。
四是建立长效机制,久久为功严落实。坚持整治提升和健全长效机制同步推进,以高标准、严要求持续巩固提升整治成果,努力推动农村人居环境由“一时美”向“持久美”转变。坚持“三个带头”,即村干部带头、农村党员带头、公益性岗位人员带头,自觉开展家庭清洁行动,实现天天有变化,周周有提升;同时将环境整治考核结果与村干部、组干部、公益性岗位人员报酬相挂钩,奖优罚劣,推动环境整治常态长效开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