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禄镇创新工作方法、用活农家书屋,让“书香”飘进寻常百姓家,让乡村文化再添新活力,以文化建设助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目前全镇建有农家书屋11个,每个农家书屋上架图书达1350余种,报纸杂志820余份,类型丰富,实用性强,受益群众达3万余人。
加大投入力度,办好农家书屋。一是加大资金投入,全镇2022年共投入8.1万余元资金,11个村(社区)配备了独立的农家书屋,并配齐了桌椅、书架、电脑等办公用品。二是丰富书目种类,包含了子女教育、烹饪美容、婚育家庭、种养殖技术等,根据村民喜爱的图书每年对农家书屋图书进行种类更新,并确定专人实行规范化管理。三是整合资源,提高图书利用率,以方便群众为原则,把农家书屋与党员远程教育室、村民体育活动室、多功能会议室相配套,不断加强硬件建设,满足群众丰富多样的科普、文化、体育、娱乐活动需求。
建立长效机制,提高服务质量。一是制定了《光禄镇农家书屋管理办法》等行之有效的管理措施。从书屋建成前的培训、建设中的指导到建成后的验收,活动开展、作用发挥,始终坚持书屋“四统一、三到位”,即:统一分配图书、统一制作制度、统一图书借阅、统一规范上架到位、图书分类保管到位、图书管理员培训到位。在管理机制上坚持政府主导、自主管理、无偿借阅的原则。二是在图书流通中,采取流动交换的方式,加强图书流动,根据书屋需求采取联动,与中小学开展图书流动借阅;在管理运行上由村级文化辅导员兼任管理员,结合实际,制定了具体的管理措施。三是提高服务质量,满足农民多方面的阅读需求。农家书屋管理员深入群众家中,广泛听取广大农民读者的阅读需求,做好全民阅读宣传,耐心地向群众推荐实用的书籍,激发了农民爱书、读书的积极性,农民参与农家书屋建设的积极性不断增强,农家书屋成为农民脱贫致富、增强智慧的有效途径。
强化灵活管理,提高使用水平。一是坚持以人为本,按对象灵活设置开放时间,在下午饭后群众闲暇之余开发书屋。对老弱残疾的,全天候开放;对上学的在校生,在周末及节假日集中开放;对白天外出务工晚上回家的,在晚上安排专门时间,集中对他们开放,提高了图书利用率。二是加强管理培训。镇文旅服务中心老师对图书管理员进行图书分类、登记、上架、保管和借阅等业务培训,做到书目认真核对、登记、制度上墙、免费借阅,图书信息系统录入存档,实现了制度化、科学化、规范化管理。三是强化措施,科学管理。开展优质便民服务每个农家书屋在书屋内醒目位置粘贴了书籍分类标识,就连桌椅、书柜报栏位置等不起眼的细节都参照图书馆的功能分区精心设计,用心摆放;发挥农民群众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听取他们对农家书屋的管理和维护以及对出版物需求的意见有效地促进了图书的科学化管理。(阮光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