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安县人民政府欢迎您!
首页>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   > >  姚安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姚安县202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来源: 姚安县统计局 | 访问量:2094 | 发布时间: 2024/5/13 11:14:29

2023年是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是三年新冠疫情防控转段后经济恢复发展的一年。姚安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全会精神,按照中央、省、州决策部署,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全面深化改革开放,加大宏观调控力度,着力扩大内需、优化结构、提振信心、防范化解风险,国民经济稳中向好,高质量发展扎实推进,安全发展基础巩固夯实,民生保障有力有效,社会大局和谐稳定,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迈出坚实步伐。

一、综合

根据地区生产总值统一核算结果,2023年姚安县实现地区生产总值为102.67亿元,按可比价计算(下同),同比增长5.6%,增幅比全国(5.2%)高0.4个百分点,比全省(4.4%)高1.2个百分点,比全州(5.5%)高0.1个百分点,增速居全州十县市第3位,按全县常住人口计算人均GDP达64130元,同比增长6.7%,县域经济发展结构保持“三二一”的结构,经济运行持续稳中有进、持续向好。

从三次产业看:第一产业实现增加值为30.80亿元,同比增长4.7%,增幅比全州(4.6%)高0.1个百分点,居全州十县市第二位,对全县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25.1%,拉动姚安经济增长1.41个百分点。第二产业实现增加值为34.49亿元,同比增长9.6%,增幅比全州(6.9%)高2.7个百分点,居全州十县市第三位,仅次于禄丰县、大姚县,对全县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54.1%,拉动姚安经济增长3.03个百分点。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为37.38亿元,同比增长3.0%,增幅比全州(4.3%)低1.3个百分点,居全州十县市第八位,对全县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20.8%,拉动姚安经济增长1.16个百分点。经济结构进一步优化,三次产业结构由2022年的28.8:34.6:36.6调整到2023年的30.0:33.6:36.4。

民营经济持续发展,2023年全县民营经济实现增加值53.95亿元,占全县经济总量的52.5%,同比增长6%,对全县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56.0%,拉动全县经济增长3.1个百分点,成为拉动姚安县经济发展的引擎。

2023年末,全县公安户籍总人口为208868人,比上年末减少807人,其中:乡村人口109221人,比上年减少477人;城镇人口99647人,比上年减少330人。在总人口中,男106072人,女102796人,男女性别比(以女性为100计算)为103.2;年龄在60岁及以上的人口42882人,占全部户籍人口总数的20.5%。

2023年年末人口数及其构成

指  标

年末数(人)

比重(%)

全县总人口

208868

100

  其中:城镇

99647

47.7

     乡村

109221

52.3

  其中:男性

106072

50.8

     女性

102796

49.2

  其中:0-17岁(含17周岁)

33887

16.2

           18-34岁(含34周岁)

47624

22.8

      35-59岁(含59周岁)

84475

40.5

      60周岁及以上(含60周岁)

42882

20.5

2023年末,全县常住人口15.91万人。在常住人口中,男8.15万人,女7.76万人,男女性别比(以女性为100计算)为105;年龄在60岁及以上的人口3.64万人,占全部常住人口总数的22.9%。出生率为9.37‰,死亡率为9.99‰,自然增长率为-0.62‰。常住人口城镇化率为37.84%。

市场主体持续增加。2023年全县市场主体登记注册增加5768户,年末各类市场主体登记注册达到22372户。


从登记类型看,企业7723户,比年初增加3325户;个体工商户14156户,比年初增加2434户;农民专业合作社493户,比年初增加9户。从三次行业分布看,第一产业7622户,比年初增加2784户;第二产业2120户,比年初增加551户;第三产业12630户,比年初增加2433户。


就业形势平稳。2023年,新增城镇就业3304人,失业人员再就业510人,就业困难人员就业1262人,实现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8.35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为3.05%。

市场物价持续下降。2023年全年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比上年下降0.4%,其中食品类上涨0.7%。商品零售价格总水平比上年上涨1.0%。

2023年姚安县居民消费价格

指   标

涨跌幅度(%)

居民消费价格

-0.4

   食品烟酒

1.0

       其中:粮食

3.6

   衣   着

-3.4

   居   住

-0.1

   生活用品及服务

-0.9

   交通和通信

2.0

   教育文化和娱乐

1.5

   医疗保健

0.9

   其他用品和服务

0.1

财政收入稳定增长。2023年,全县完成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4.11亿元,同比增长5.1%。其中:税收收入2.07亿元,同比下降20.9%;非税收收入2.05亿元,同比下降57.0%。完成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支出17.83亿元,同比下降1.2%。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仅为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的11.6%,财政自给率低,收支矛盾依然突出。

二、农业

农作物种植面积持续增加。全年农作物种植面积46.43万亩,比上年增加0.96万亩,增长2.1%,其中: 粮食作物种植面积24.82万亩,比上年增加0.196万亩,增长0.8%;经济作物种植面积21.61万亩,比上年增加0.77万亩,增长3.7%。

粮食再获丰收。全年粮食产量10.06万吨,比上年增加0.08万吨,增产0.8%。

在总产量中,夏粮产量2.34万吨,比上年减少73吨,下降0.3%;秋粮产量7.73万吨,比上年增加878吨,增长1.2%。其中,稻谷产量2.92万吨,比上年增加500吨,增产1.8%;小麦产量0.61万吨,比上年减少883吨,减产12.6%;玉米产量4.59万吨,比上年增加5200吨,增产1.2%;豆类产量1.48万吨,比上年增加770吨,增产5.5%。

全年油料产量0.87万吨,比上年增加1.36万吨,增产18.7%,其中油菜籽产量0.84万吨,比上年增加1.2万吨,增产16.7%。

2023年主要农产品产量

产品名称

计量单位

产   量

增长(%)

粮食

万吨

10.06

0.8

烤烟

万吨

0.93

0.15

蔬菜

万吨

25

0.8

油料

万吨

0.87

18.7

水果(不含果用瓜)

万吨

2.7

-7.0

核桃

5063.7

29.03

板栗

295

15.7

水产品产量

万吨

0.5

5.17

全年生猪出栏21.3万头,增长3.6%;年末存栏14.59万头,下降4.6%。全年牛出栏2.55万头,增长4.8%;年末存栏10.05万头,增长5.5%。全年羊出栏10.62万只,增长9.3%;年末存栏12.9万只,增长7.4%。

全年水产品产量0.5万吨,比上年增长5.2%。

全县年末拥有农业机械总动力21.85万千瓦,农村用电7350.44万千瓦时,增长17.35%;农用化肥施用量(折纯)7477.12吨,下降1.1%;农药使用量130.4吨,下降4.4%。

三、工业和建筑业

2023年,全部工业企业实现工业增加值23.04亿元,按可比价计算比上年增长7.7%(下同)。分门类看:采矿业增加值0.16亿元,下降43.4%;制造业增加值4.61亿元,增长20.8%;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增加值4.27亿元,下降7.5%。其中,规上工业企业实现工业增加21.5亿元,同比增长8.8%。

2023年主要工业产品产量

产品名称

计量单位

产量

比上年增长(%)

冷冻饮品

0

-100

商品混凝土

立方米

233519

14.6

风力发电量

万千瓦时

95816.84

13

塑料制品

5213

4.1

蜂蜜

635

-7.4

白厂丝

385

-39.3

年末全县发电装机容量61.5万千瓦,其中并网风电装机容量33.1万千瓦。

全县资质内本地建筑业企业完成建筑业总产值53.59亿元,比上年增长20.05%;全年建筑业实现增加值11.47亿元,比上年增长13.4%。

四、服务业

全年批发和零售业增加值5.74亿元,比上年增长8.5%;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增加值2.18亿元,下降17.6%;住宿和餐饮业增加值2.06亿元,增长11.3%;金融业增加值2.73亿元,增长8.6%;房地产业增加值5.56亿元,下降6.1%;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增加值0.53亿元,增长17.1%;租赁和商务服务业增加值0.88亿元,下降15.8%;居民服务、修理和其他服务业增加值1.79亿元,增长22.4%。

五、固定资产投资

2023年,全县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165.12亿元,同比增长1.7%。

分领域看,2023年非房地产开发投资159.96亿元,同比增长4.6%,其中工业项目投资41.23亿元,同比增长74.1%;房地产开发投资5.16亿元,同比下降45.7%。

分产业看,第一产业投资35.86亿元,占全县投资总额的21.7%,比上年(18.4%)上升3.3个百分点,同比增长27.4%;第二产业投资41.23亿元,占全县投资总额的25.0%,比上年(14.4%)提高10.6个百分点,同比增长74.1%;第三产业投资88.03亿元,占全县投资总额的53.3%,比上年(67.2%)下降13.9个百分点,同比下降20.3%。

全年商品房销售面积19.34万平方米,比上年同期减少5.72万平方米,下降22.8%。

    六、国内贸易和对外经济

市场销售稳定增长。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0.5亿元,比上年增长5.2%。

按销售地区分,城镇消费品零售额34.43亿元,增长5.4%;乡村消费品零售额6.08亿元,增长4.1%。按消费形态分,商品零售额33.21亿元,增长5.2%;餐饮收入额7.30亿元,增长5.3%。

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中,限额以上商贸企业实现零售额8.9亿元,同比增长13.8%,占全县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22%,比上年(18.4%)上升3.6个百分点;限额以下商贸企业实现零售额31.6亿元,同比增长3.0%,占全县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78%,比上年(81.6%)下降3.6个百分点。

全年外贸出口总额377万元人民币,折合52万美元,比上年下降88.4%。

全年招商引资签订合作协议269个,同比增长120.0%;项目协议总投资147.07亿元,同比增长124.8%;引进县外到位资金82.67亿元,比上年下降14.7%。

七、交通运输、邮电和旅游

年末县内公路通车里程1611.654公里(含村道)。

年末全县机动车拥有量52411辆。其中:汽车23971辆,农用运输车(拖拉机)80台,摩托车28360辆。

全年完成邮电业务总量13047.52万元,比上年下降88.8%。其中,邮政业务总量2053.5万元,比上年增长11.1%;电信业务总量11246.00万元,增长15.21%。邮政业全年完成邮政函件业务总量0.3万件,快递包裹业务量12.4万件,订售报刊210.3万份,其中: 订售报纸180.0万份,订售书刊30.3万份。

年末全县电话用户总数达到13.56万户,其中固定电话用户0.15万户,固定电话普及率为0.72部/百人;移动电话用户13.41万户,移动电话普及率为62.61部/百人。固定互联网宽带接入用户5.29万户。

根据县旅游部门统计,全年接待国内游客153.92万人次,比上年下降37%,接待国外游客13人次。实现旅游收入14.57亿元,比上年下降35%。

八、金融和保险

金融市场运行平稳。2023年,年末全部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96.58亿元,比年初增加10.64亿元,增长12.4%;全部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余额62.98亿元,比年初增加9.04亿元,增长16.8%。

全年县内保险公司保费收入1.2亿元,赔款及给付3623.97万元。

九、人民生活和社会保障

城乡居民收入继续增加。全县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7480元,比上年增加1671元,增长6.5%。常住居民人均消费支出19424元,比上年增加1904元,增长10.9%。其中:

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6267元,比上年增加1721元,增长3.9%。城镇常住居民人均消费支出28151元,比上年增加2181元,增长8.4%。

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7453元,比上年增加1644元,增长10.4%。农村常住居民人均消费支出14766元,比上年增加1756元,增长13.5%。

全县77个村委会(社区),其中:社区13个,村民委员会64个;村委会(社区)全部通电、通电话、通网络、通公路、通自来水。

社会保障建设取得新进展。2023年,开展农村劳动力培训1.7万人, 开展农村劳动力技能提升培训4443人。向城镇失业人员和农村劳动力中的创业人员发放创业担保贷款44户,贷款金额602万元;实施“贷免扶补”创业贷款75户,贷款金额1205万元;帮助119名城镇失业人员和农村富余劳动力成功创业。年末全县参加基本养老保险14.99万人,其中: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人数2.14万人,参加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人数12.85万人。年末参加基本医疗保险人数19.18万人,其中: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人数1.07万人,参加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人数18.11万人。年末参加工伤保险人数1.72万人,参加失业保险人数0.64万人。

年末全县有各类社会福利性收养单位9个,床位702张,收养256人。年末农村特困救助供养人数546人,年末全县共有9860人享受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其中:9379人享受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

十、教育和科学技术

2023年末,全县拥有各类学校162所,教职员工2404人,比上年减少118人;专任教师1722人,比上年减少88人。其中:拥有高中1所,教职员工186人,专任教师129人,招生562人,在校学生1531人,毕业生595人;初中9所,教职员工482人,专任教师393人,招生1344人,在校学生4049人,毕业生1475人;中等职业技术学校2所,教职员工57人,专任教师43人,招生53人,在校学生148人,毕业生35人;小学72所,包括完全小学59所,教学点13个,教职员工926人,专任教师788人,招生1876人,在校学生9442人,毕业生1446人;幼儿园78所,包括公办69所,民办9所,拥有教职员工753人,其中专任教师369人,招收幼儿2175人;在校幼儿5275人,毕业幼儿2036人。

全县学龄儿童毛入学率107.63%;小学毕业生升学率92.95%;初中学龄人口毛入学率125.67%;初中毕业生升学率41.69%;高中学龄人口毛入学率94.8%。残疾儿童入学率100%。小学、初中、高中专任教师学历达标率分别为100 %、100%和100%。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94.11%。

全年列入各级科技计划项目6项,争取科技计划项目补助资金368万元。

年末全县统计在册的农民专业合作组织有680个,成员23266人(户)。其中:农民专业协会189个,会员20232人(户);在册的农民专业合作社491个,社员3034人。

十一、文化和卫生

年末全县有艺术表演团体1个;博物馆1个;图书馆1个;文化馆(站)10个,其中:县级文化馆1个,乡镇文化站9个。年末广播节目综合人口覆盖率为100%,电视节目综合人口覆盖率为99.9%。

卫生和社会服务事业不断改善。年末全县拥有医疗卫生机构115个,其中:县级综合医院2个,县妇幼保健院1个,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1个,民营医院11个,乡镇卫生院12个,卫生监督所1个,村卫生室76个,诊所(医务室)11个。年末卫生机构从业人员1366人,其中:县及县以上综合医院803人,乡镇及其他医院563人。年末卫生机构卫生技术人员1161人,其中:县及县以上综合医院698人,乡镇及其他医院463人。年末医疗卫生机构床位1311张,其中:县及县以上综合医院838张,乡镇及其他医院473张。

十二、资源、环境和安全生产

2023年全社会用电量30826.44万千瓦时,增长9.2%,其中城乡居民用电量9559.17万千瓦时,增长15.7%。单位GDP能耗0.2031吨标准煤/万元,同比下降4.7%。单位GDP电耗321.17千瓦时/万元,增长3.4%。其中:全年规模以上工业综合能源消费量1.10万吨标准煤(当量值),比上年下降28.6 %。规模以上工业单位增加值能耗比上年下降34.5%。

全县年末有大中小型水库92座,总库容1.24亿立方米。全县有效灌溉面积2.379万公顷,其中:节水灌溉面积1.66万公顷。

全县全年人工造林6795亩,年末有林地面积12.88万公顷,森林覆盖率67.2%。

全年累计降雨量569.3毫米,与历年同比偏少198.9毫米,偏少25.9%;与2022年同比偏少145.3毫米,偏少20.3%;年平均气温17.1℃,2023年姚安县平均气温17.1℃,较历年同比偏高1.2℃;较2022年同比偏高1.1℃。全年日照2348.9小时,与历年同比偏多15.6小时;与2022年同比偏多248.4小时。

全县共发生事故82起,死亡2人,受伤3人,直接经济损失72.19万元。其中:工矿商贸领域未发生事故;道路交通安全领域发生事故7起,死亡2人,受伤3人,直接经济损失1.9万元;消防安全领域发生事故75起,无人员伤亡,直接经济损失70.29万元;未接到生产经营性安全事故报告;全年未发生较大以上事故。(张芹珍)


注:1.本公报数为初步统计数。

2.生产总值、各产业增加值绝对数按现价计算,增长速度按不变价格计算。

3.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是指年主营业务收入2000万元以上工业企业。

4.资质内建筑业企业是指注册地在我县的资质在三级以上的建筑施工企业。

5.规模以上固定资产投资是指计划总投资大于或等于500万元的单个固定资产投资项目,不包括农村私人建房和购买固定资产。

6.小学、初中毕业生升学率不包含小学、初中毕业到县外上初中、高中、技校等上学的人数。

7.年末拥有拖拉机数量包括动力在14.7瓦以上的大中型运输拖拉机在内。